小学1年级 记叙文阅读指导

忆段纯河


平遥县香乐乡香乐二中 张明星

  魂牵梦萦那家乡的河,无尽的童年,无尽的回忆。
    偶见东升兄,谈及段纯河,倍感亲切,哪里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有我快乐惬意的童年,也有着悲凉辛酸的记忆。
  
  说段纯河是条母亲河,一点也不夸张。河流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看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曾孕育了智慧的中华先民;如今的繁荣城市,无一不是傍河而建。在中国地图上,随手一指,比比皆是: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我们的省会太原也是依汾河而生。究其原因是人们生存的必然选择。段纯河也和其它河流一样,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发挥了她独特的作用。她滋养了流域内的人民,形成了特有的流域文化。
  
  段纯河的源头,起源于吕梁山脉中。它的上游除直接汇入段纯河的深井河外,主干线是交口县境内的回龙河和桃红坡河。回龙河可上溯到康城,桃红坡河可上溯到大麦郊等,其间支流若干,全都来源于吕梁山脉间。河水在段纯汇集经三弯口流入汾河。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西儿女,赋予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作为它的支流一一段纯河同样孕育了河流流域儿女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品质。
  
  春天,段纯河是生命之河。过去,人们靠天吃饭。春耕时节,常常干旱,地里种不上,人们只好挑水种田。段纯只有一口大井,只够供人们吃水。这时,段纯河里的积水就成了人们的救星。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挑着桶、端着盆、提着壶穿梭于河滩和山地之间。积水有限,人们祈盼天公作美,只要上游下点雨,段纯河内就会有水,虽然水流是短暂的,仅有一两天,但人们还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了水就会有希望。为了水,他们可以不顾一切。白天吃住在地头,晚上挑灯夜战:满山遍野,一盏盏、一串串、高的、低的、静的、动的满是星的世界。一切都豁出去了,人们已经忘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只有一个信念:把种子播下去。
  
  夏日的段纯河是狂热的。暴雨过后,山洪暴发。人们跟着忙碌起来,年青力壮的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勾杆往河边赶,年老的聚集在村边静静地等着,孩童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高喊着:"发水了!发水了!"向河边奔去,却被大人们拦在村边。那时的河道很宽,东边距东山角只有五十多米,西边直到村边,因为没有拦河堤坝,河水涨时,东边可以漫上东山角下的滩地,西边直到村子底下。水来了,但不大。这只是最近的支流深井河的水,溶入宽大的段纯河就像是一只被驯服了的绵羊。不久,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像狮子在怒吼,脚下恍惚晃动起来。这时,真正的洪水到了:带着泥土的芳香从上游汹涌而来,犹如狮群扑面。瞬时河水充满了整个河床,刚刚还平静的河面,突然间欢腾起来,浪潮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高达两米,愰若万马奔腾,一直到视线的尽头 。这时你会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凶猛。潮头过后,河里的飘浮物随波翻滚而至。青壮年男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们三五成群地把勾杆伸向飘浮物,当然也顾不上分辨到底是何物。
  
  洪水过后,河水就会逐渐变小,变清,最后变成一股细流,如溪水一般。大部分河床就会裸露出来,这时河道俨然成了一个天然的洗厂,女人们把所有需洗的衣物带到河滩,找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选一块稍微平展的砂石做洗衣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洗涤声、嘻笑声、戏骂声、撩水声、尖叫声……此起彼伏,高低扬抑,悠扬婉转,恰似一首美妙的乡村曲。大概这才是妇女们追求的真谛。衣物洗出后,搭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大青石上,这时,河道又成了一幅彩色斑斓的水彩画:红的、粉的、蓝的丶黄的、白的……五颜六色布满整个河道。
  
  孩子是喜欢水的, 河道有了水也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小孩子在妈妈身边的浅水里扑、打、撩,尽情地玩。年长的就跑到深一点的地方去。深水都在河道的弯曲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一处在东山下滩地拐角,一处在河神庙下,还有一处,最深,在南山角下,宽约十来米,长有三十多米,最深处有两米多,由于背靠南山,水比较凉,所以就成了大人们戏水的地方,我们这些孩子只有在捕鱼时才去。我们常去的是河神庙下,那里能容纳二十多人,距离村子比较近,水有浅有深,深处不达二米。每天,上午下学就往哪里跑,开始在浅处学狗刨、慢慢学会侧身游、仰泳,后来又学会憋气,潜泳。有了本事就逐渐往深处游,直到征服整个水域。整个水面沸腾了,你来我往,你入他出,浪花四溅。最高兴的是跳水,十几个人爬上距水面一米多高的岩石,排成一列,一个一个连着跳,跳得好的头朝下入水后钻到边沿才露头;差的双脚落水,双臂狂舞,水花飞溅;动作慢了,后面人一推,斜着倒下去,免不了要喝上一口浑浊的泥水。可谁也不退缩,爬上来继续跳,而且人越来越多。玩够了,浑身上下被泥薄薄的裹了一层,就连耳朵里也是,除个头高低外全都长成一个模样,分不清你我。于是跑到淤泥里把自己全身用泥巴重新摸一遍,泥滩又变成新的战场,你拉我、我拽你,光滑得很,怎么也逮不住。大家玩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舒服极了。
  
  疯玩之后就又后悔了,回家不是挨骂就是挨打,老师、家长怕有危险,是不允许独自去河里玩水的。段纯河夏天变化无常,不知不觉就涨了。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玩得正起劲,突然觉得水位上涨,忙看放在水边的衣服,已不知去向,急往下游找,只找到几件,衣服被冲走了的光着身子回不了家,只好等同伴回去拿。下午到学校又要挨老师的数落,脸上头发上的泥土总也洗不尽,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就这样也挡不住第二天又往河里跑。
  
  秋天的段纯河是宁静的。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河水吟着小曲,悠扬、欢畅地奔向远方。仿佛是一个天然的使者,向远方传递着丰收的信息。偶尔打破这宁静的,是那些身负果实的匆匆过客。有时也能看到三三两两沿着河道寻寻觅觅的孩子,年小的找一块现成的手掌大小的石瓦,年长的找一块两面平展、厚三两公分的石板,回家后用锤头敲成直径十公分左右的石瓦。在村里找一块平整场所,分成两组进行打瓦游戏。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着,共十节:头打瓦、二打跳、三打叉……玩得昏天黑地,直到家长秋收回来,做好了晚饭,扯开嗓子远远的叫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段纯河的冬天是一个丰产的季节。人们愉快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干涸的河床上有许多冲涮后的泥土带,人们只要把表层约一寸厚的泥土去掉,下面就是一层厚厚的沙子,柔软细腻,这是修房盖舍的好材料,有些粗砂和石子混在一起又是打房顶和铺地的上品。明年准备修建的人们开始往家拉沙,即使无计划的人也要准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最宏大的场面是烧石灰(白灰)。材料除炭之外全部就地取材。在河床上找一块高地,挖出深一米五左右,四五十平方大小的坑,下面先用平整石块垒成洞,然后铺上柴,踩平,放炭。第一层炭较厚有五公分,以后每层有三公分就行了。炭上面开始放石头,石头的厚度和炭相反,第一层较薄,以后一层比一层厚。这样一层炭一层石头往上垒,每层之间四边收缩一尺左右,到顶为止。柴到处都是,发水后有些树枝埋在河里,到冬天已枯萎,用力一拉就出来了。石头要河青石,河道里比比皆是,大的小的都能用。垒起后从石洞处点着,等火旺起来就用炭泥把整个窖裹起来。火灭了,石灰也就烧成了。那时候可真热闹,全村子的人都在河道,段纯村有六个小队,每个小队都烧,一窖接一窖。点着了,白天浓烟滚滚,如在雾里,晚上星火点点,布满霞光。烧好的石灰,除去自用的剩下的可以卖掉,还能赚不少钱。因为能赚钱,学校也不落后,组织学生勤工俭学。从五年级开始,每年冬天都跟着老师烧石灰。记得八零年,学校新建所用的石灰都是我们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烧的。
  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对于孩童的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我们感兴趣的是能吃到香喷喷的烤红薯。临行前,在家里拿上红薯,偷偷跑到已点火的石灰窖前,扒开窖边滚烫的土,把红薯埋进去。一会儿,红薯就被烤熟了,扒开皮黄灿灿,香气四益,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下,吃进口里,说不出的美。
  最有趣的是滑冰。河道里原来的游泳场所变成了滑冰场。在木板上用两根钢筋做成轨道就是最好的冰车,几个人坐在上面,双手紧握冰簪,用力往冰面一扎,冰车载着人就出去了,力量越大,频率越高,车速越快,几个人轮流上阵,车子伴随着尖叫声飞速前行。有的只有冰簪,就双手握簪,猛蹲身子,双簪扎在冰上,借助反力,身体瞬间飞出,速度不比冰车慢。更多的借跑步滑冰,在冰面上紧跑几步,双脚急停,人站着滑出,但这样很难,身体平衡掌握不好就要摔倒,有时把握不好方向,撞着同伴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一倒一大片,就象一只碗重重甩在地上瓷片四处飞落一般。可谁也不怨谁,伴随着哈哈的笑声,爬起来重新来玩。
  段纯河就象一条无尽头的交通纽带,连接着河畔许许多多村落。河道就是人们交通的要道,水过之后人们顺河而行,大自然总能在宽广的河道上开辟出一条弯弯曲曲的路来,不仅能供人行,勤劳的人们把较大的河石搬开便又成了车马道,年复一年,冲垮了再开。爷爷在世时常常描述他们是如何从段纯出发经三弯口用双肩把公粮送到灵石县城的情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段纯河也在变,河水少了,河道窄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富了。但段纯河孕育之情还在。每每梦中所见,还是原来的那条段纯河。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
作文id:840995 来源:原创 字数:3613 投稿日期:2016-1-9 9:46:00 点击:
  玄悦梦颖 点评

推荐3星:[玄悦梦颖]2016-1-9 12:08:50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同题作文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