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议论文阅读指导

《文化苦旅》之《风雨天一阁》


剑门 燃幸

  高二时原创,读书随笔。看不懂者,如果耐心,可以去看苦旅原文,再对照体会。文笔拙劣,聊以自看。
读——风雨天一阁
  狂风暴雨过后,蹚过及膝深水,披着“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以赤脚的、颤抖的、敬畏的态度进入一座年庚数百的藏书楼,体味它的百年风雨,前世今生。
  藏书家,藏的是什么书?藏书有什么意义?
  我相信,如大多数之人一般,秋雨再登阁前也是从满了诸般幻想,于是真正来到这里时,它们就依次浮现。
  首先成形的,是卷卷破损的锦帛,记录着先民的带有朴素、原始、蛮荒的思想,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本可以使中华文明更加绚烂的精髓,诞生也毁灭在野蛮中。
  其次,是扎扎厚重的竹简。丹心无法在汗青中存留,高尚朽落,以讹传讹,诸事无从考究,只能从后辈口中,滤下一点点残余物,用来克隆当年风华。
  再后面,有了伟大的文化传递与继承的发明——纸。可在封建社会,“书”比起“权”、“钱”来,轻得就像随时会被吹走。于是,藏书家应运而来,之前,他们没想过,也不能。
  公私刻本、地方志、政书、实录、历科试士录、仕人诗文集……这些都是范氏家族收藏的书籍。它们安静地待在落有一些岁月烟尘的书架上,缩成一角社会旮旯,等待被唤醒的那天。
  直到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的藏品才显出了惊艳的冰山一角,足证其秘本珍贵。据说当代人重整古籍,如《论语》、《老子》、《黄帝内经》等,都要根据“某秘本”、“某坟堆竹简”此类来补充、推测。
  佐证只是意义之一。对当时来说,这些书更多的是为了传承,而非传播,与之对比明显的是现在,颠倒了过来。 所以今天的好书越来越少,功利性的“成功学”、“心灵鸡汤”遍及全球,甚至这些纸质书也逐渐销声匿迹,因为时下流行的“段子”以短小精悍、传播迅速而病毒式地攻占了年轻人们的阅读时间。
  不过,从根本上说,还是头脑的限制,小农的乐趣,便在于乡野趣谈,例如说书先生口中的传奇故事。而今天的普通人也类此。
  那么天一阁为谁所用呢?大学者。
  是那种人格健全、敢作敢为、博学强志、吞吐古今、容纳天地的学者。文中提到黄宗羲,我想,若早数百年,李白的一缕酒气也会夹在墨香中,杜甫的风尘亦会使木架增添一圈年轮。
  他们登楼,是怀着对知识的崇敬,肃然取书,安然阅书,迷而忘食,最终理出需要的东西,带走又几滴文化的菁华,育出华夏又一朵缤纷的花。
  秋雨提到藏书之忧。天一阁创始人所虑的天灾——火,在“天一生水”的护佑下不足为患,然而起始不甚重视的人祸——偷窃,竟成了差点导致天一阁灭顶的大凶。愚昧毁灭文明,也就是毁灭了自身进步的可能性。莫高窟、天一阁……都是国人的落后思想糟蹋了无数的精神财宝。
  扼腕叹息之余,我们却看到,在当代,藏书阁以另一种形式生存着——图书馆。而且是那种省级、国家级的图书馆,或者一些特殊的馆。他们常年将特别的文献、录像带等保存在寻常人难以接触的地方,如某会议纪实,红色革命录,考古资料等错综复杂的历史根须。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对了!那就像我们日常参观的博物馆、纪念馆,甚至宗祠祭堂。不同的是,那些馆是供人观看,并不附带某种要求,而特殊的馆,是专供研究的,要么重重手续后来仔细认真地读取所需信息,要么永不开放。相同的是,它们都镶嵌着时间的结晶,在人们的注视与思索中熠熠发光。
  天一阁的风雨,飘摇着降落在都市尖顶,迷蒙的是名字,那不变的将恒久清晰。
  
 
 
位置:发表区 年级:高中2 关键字:
作文id:842700 来源:原创 字数:1291 投稿日期:2016-2-12 13:01:00 点击:
  DANXUE 点评

推荐3星:[DANXUE]2016-2-12 13:19:21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文化苦旅》之《沙原隐泉》1328字
《文化苦旅》之《阳关雪》1006字
《文化苦旅》之《莫高窟》816字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之《道士塔》1570字
中立之难--读《文化苦旅》有感1754字
»相关作文
读后感大全
《文化苦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