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大二 BIJINGYE

  古代的儒家伦理是否与民主共和有根本上的冲突?“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今天是否已深入人心?
  《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  
  毕景烨 12327002号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作者发表这一文章的时候,正是风雨飘摇的近代。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或者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废除了国会和宪法,将“民主共和”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并企图恢复帝制。与此同时,复古的逆流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面对乱世,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然而,在这样黑暗的背景下,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帷幕。为唤醒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领军人的陈独秀回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于1916年2月在其上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此文可谓是世纪强音,不仅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更对国民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数百年来,吾国扰攘不安之象,其由此两种文化相触接、相冲突者,盖十居八九。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而这其中包含从有明中叶到当代社会共六个过程。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便提出了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两大观点,从而明确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任务。  
  然而,《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出的观点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作者构想的社会蓝图是否真的适用于当下?这是我读完此文后所产生的最主要的两个疑问。在反复思考与阅读后,我将问题缩小成以下两个方面,之后的内容我将围绕它们进行分析:  
  1、古代的儒家伦理是否与民主共和有根本上的冲突?  
  2、“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今天是否已深入人心?  
  一、古代的儒家伦理是否与民主共和有根本上的冲突?  
  于我而言,儒家伦理与民主共和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其原因如下文所述。  
  (1)儒家伦理有其积极的一面  
  在“伦理的觉悟”中,作者有以下观点:“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其意思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与共和立宪制是完全水火不相容的,不可能共存。然而我认为作者的观点过于绝对,他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文化,只看到了其消极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或许作为封建统治产物的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并不符合民主共和的需要,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仍然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标准。况且,许多儒家思想依然是现实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仍是道德文化的主流,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这些思想亦是我们需要学习与实践的。由此可见,儒家伦理道德并非与共和制有根本上的冲突。  
  (2)文化无优劣之分,只取决于其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作者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我国的阶级制度是完全相反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有明显的差距。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东西方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主流的文化也必然会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哪种文化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不能仅仅用同一个标准来评判文化的优劣。所以,我认为社会制度并不是决定文化好坏的尺度,关键还在于这种文化本身的价值。  
  有些儒家文化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它提倡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但是,假若人失去了欲望的话,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更会阻碍整个国家的前进。有些儒家文化依然适用于当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它们都是极有价值的思想,无论对我们的言语、行为,或者为人处世,都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所以,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只在于其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儒家伦理与民主共和制并无根本上的冲突。  
  总结以上两点,可见作者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在评判某些事物的好坏时,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运用辩证的思维,才能获得更全面贴切的理解。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动荡的时期,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都在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二、“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今天是否已深入人心?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作者认为,只有实现伦理的觉悟,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最终才能推翻封建制从而建立民主共和制。如今我们建立了新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是否真的深入人心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呢?我看未必。  
  要使社会长久稳定地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但在面对一些社会黑暗面的时候,总是鲜有人站出来发扬正义,依我看主要原因有两个:1、国家权力比较集中,民主程度不算高;2、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1)国家权力比较集中,民主程度不算高  
  如今,虽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国家的权力依然比较集中,民主的程度不算普及。例如在今天,贪污受贿的现象时有出现,“官僚主义”也并不少见。这反映了我国的党政领导体制依然存在弊端,也正是国家权力集中造成的后果。还有,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有些居民在选举的时候并不了解候选人,或者说对其了解程度不够深,因此在普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代选或乱选的情况。由此很容易出现内定或造假的情况。这是由于选举信息不够公开,候选人的宣传不够广造成的。这事实上反映了民主程度不高以及民主共和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个人认为这个原因更加重要。虽然现代人接受的民主教育更加多,但是内里还是有逆来顺受的思想。多年来我们被侵略惯了,奴役惯了,这种屈服他人的惰性很难改变。而且,我们可能都比较嫌麻烦,都想按照以往的道路去走,缺乏了改变的意识,没有一种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握的勇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面对社会阴暗面的时候,弘扬正义的声音总是少之又少。  
  正因为我们都是国家的未来,才更应该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有意识地去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例如,在每次的围观事件中,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看热闹,了解信息,更应该发表有价值的见解和评论,并通过媒体或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去表达我们的感受,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政府不公正行政时,我们应通过正当的途径表达我们的呼声,不仅强化个人的民主意识,更能推进政府机构的完善以及加快社会的民主化步伐。  
  从以上两点来看,民主共和观念仍未真正深入人心,但我相信,通过国家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必定会越来越完善,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必定会越来越强。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世界一切哲学、宗教皆缘欲达此觉悟而起。”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意识,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性。借此维护国家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群星涌现。不仅是陈独秀,各位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生存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无论他们的思想是否完全正确,是否受时代所限制,但是他们那份爱国热情,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质,始终闪耀着光芒,始终支持着后人的前进。
 
 
位置:发表区   年级:大学2 关键字读后感
作文id:744625 来源:原创 字数:3039 投稿日期:2013-8-29 10:10:00 点击:
  DANXUE 点评

推荐3星:[DANXUE]2013-9-4 22:51:28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更多作文:“《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