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文:文学阅读指导

八月桂花十里香


花落花开花满天 负重的生命

  “桂林、桂林,桂花飘香,桂树成林。”十里长街,桂花满天的景色我未能有缘见到,据说桂花虽然按理应当八月开花,现在却十月盛放,可惜。
  八月桂花十里香  
    
  ---桂林行纪(一)  
    
  八月四日中午,我和父亲乘出租车来到县火车站,和团队其他成员汇合,一起登上了前往湖南衡阳的火车。  
    
  行程前父亲只是告诉我目的地是广西桂林,至于旅游的项目则是全然不知。实际真正游过之后才发现,其实游桂林,只要游览少数两三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就足够了,没必要像我们那么笨,被旅行社牵着鼻子走,花那么多冤枉钱。  
    
  说的可能有些偏题了,还是回到旅行的过程中来吧。因为六天的旅行,竟然有三天半是在卧铺火车和长途汽车中度过的,所以对乘车的记叙也是我的行纪的一部分。  
    
  去的火车是直达湖南衡阳的,分上、中、下,三种卧铺。我爸那张是上铺,我的那张是中铺,开始,我爸在下铺和同事一起打牌(似乎是升级》,同事中有校长办主任和另一个音乐老师的孩子,调皮得很,绕着床铺上上下下闹个不停,一会儿爬高、一会儿爬低,来回钻,不时还会哈哈大笑,我躺在中铺,心里闹腾得不得了。校长办主任和我爸关系较好,我也不便板着脸严厉地呵斥他家小孩,只能闷闷地不吱声,睡得也是模模糊糊。后来想想,小孩子嘛,总是会顽皮一点的,就如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所描写的那样,小孩子的调皮应当看做是可爱;毛主席也说过,就要“活蹦乱跳一点、活泼一点”才行呢。  
    
  去衡阳的时候也过了不少站,而且每站必停,少则五分钟,多则半小时,走走停停,折腾了整整一天一夜。一开始我还能够模模糊糊知道停靠的站点名称,后来昏昏睡去,也就不再留意,甚至列车往南往北,也记不得了。  
    
  八月五日,一早醒来,才发觉晨光初曦的美景。远处的天蓝相接处,一抹鱼肚白围绕在出生的朝阳周围,清晨的阳光不露脸,柔柔地洒遍中华大地。陡然觉得这不就是成语“澄澈清明”所描绘的景象吗?还有什么能够比晨光初曦的景致更能打动人呢?佛教的寺庙里,“晨钟暮鼓”被指称能够洗涤人们内心的污垢、灰尘,我想大自然的隽秀决计不亚于宗教对人心的震撼和净化作用。记得著名电台主持人(不是DJ)有篇议论性散文叫《早起看人间》,他从早起的人间万象中看到了生活的层次,浮躁、踏实,看到了生命的本质。作家王开玲也有篇文章被转载颇多《精神明亮的人》(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他讲得就是法国作家福楼拜惜时如金,却在每天清晨揭开窗帘,静静守候晨光初曦的景致。那篇文章写得详长,说得也很到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上午九点多到达衡阳火车站,又接着坐了近五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来到广西桂林兴安县。下车吃午饭,所有人都像饿狼一样扑向餐桌,不一会儿就席卷一空了。午餐有什么呢?米饭是可以任意加的,不够再添;八菜一汤,大部分是素菜,而且每一盘都很少,稍微刂几筷子就没有了,我们一直认为导游和旅行社捞了不少油水---每一位每餐都交了十块钱的餐费,一桌十个人,就是一百块,就这八个菜,还是半盘不满的,连五十都不到。一句话:坑爹。  
    
  没有菜就只能多吃点米饭了,但桂林水稻一年收两季,远远没有我们连云港的水稻剥出来的大米香,它那个糙糙的没有味道。好歹填饱了肚子,又上车,导游带我们去兴安县的两处景点观光。一处是“灵渠”,一处是“水街”,还有就是是古秦城遗址(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叫“娘娘城”)。“水街”名不虚传,满街都是商铺,水得不得了、了不得。  
    
  兴安县确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民风纯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据称驰名中外的千古“灵渠”,有所谓“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还有什么“湘南第一洞”“乳洞岩”,有“古严关”、“秦城遗址”及众多的汉晋古墓群。我们的地接导游在大巴上就水得排山倒海,天雷滚滚,我在下面颠得要呕,难受要命,暗地里发誓以后坚决不再搞长途旅行,尤其是做他妈一天一夜的火车,外加四小时多的汽车,真是活受罪。  
    
  当然,旅游也真是长见识,不管是待人处事,还是历史风俗,或者是调节心情,只要不用坐车,绝对可以说是完美的假期攻略。  
    
  “灵渠”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是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说员重点介绍,湘江是由南向北,经过兴安县;漓江是由北向南,也经过兴安县。所以灵渠的展览馆就设在兴安,可供观赏、游览的遗址遗迹也大多在兴安。  
    
  我最佩服的是解说员小姐长得漂亮,解说历史背景也是毫无停顿,非常流利,可能是日积月累、训练的来的吧。下面这段文字是我结合旅行社发给我的旅游景点介绍和解说员解说后我的记忆打出来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第一路人马在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瓯部落军队英勇顽强抗击,史称“秦瓯之战”。秦瓯之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越城岭一带。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据要道,驻扎在今日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间,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临溶、漓二水间”。眼见攻不下岭南,秦始皇下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修筑后,秦始皇竭全国之兵力,强征中原地区人民为兵卒前来与西瓯人交战,西瓯部落寡不敌众,终于战败,秦瓯之战宣告结束。”  
    
  “灵渠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现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是湘漓二水的牵手工程。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它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拴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  
    
  “灵渠曾有36陡门,其作用是调节水位,便于航行。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人们称为“船闸之祖”。”  
    
  解说员边说,我就边回想高二会考前学的历史知识,仅仅是一句“统一岭南,统一西南夷”,这里竟然阐发得如此透彻,不觉亲切了几分。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则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灵渠不愧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呀。  
    
  突然想起文章的大标题“八月桂花十里香”,其实是地接导游说了一句关于桂林名字由来的俗语---“桂林、桂林,桂花飘香,桂树成林。”十里长街,桂花满天的景色我未能有缘见到,据说桂花虽然按理应当八月开花,现在却十月盛放,可惜。  
    
  未完。  
    
  2013.8.12. 0.07 于斗室  
    
    
 
 
位置:发表区   年级:大学1 关键字,游记
作文id:742237 来源:原创 字数:3093 投稿日期:2013-8-12 0:12:00 点击:
  怀敏 点评

推荐3星:[怀敏]2013-8-12 1:16:40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更多作文:“八月桂花十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