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改革与胸怀


现代中学 熔光焕发

  在改革的征途中,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而改革者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度过惊涛骇浪就是胜利的彼岸,商鞅变法的例子就很好地反应了这点!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前进,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拘泥守旧、拘残守缺、不思改革,社会将会变成一潭死水,历史将停滞不前,回顾历史,秦始皇统一天下令世人无不赞叹。但是我认为没有秦孝公的宽广胸怀和商鞅的改革也就不会有秦国的昌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便验证了这点——  
  商鞅入秦时,秦国还很落后,秦晚至春秋才立国,而且又偏处西陲 、民众袭用戎狄习俗。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贵族身亡、以人殉葬,一人犯罪、诛及三族;中原各国都鄙视秦国,不让它参加会盟,秦国长期内乱,战备不休,魏国乘虚而入,夺取了最为肥沃的河西之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秦孝公于公元前361年即位开始就不停地求贤。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商鞅为秦孝公言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道,霸道内·蕴含严厉的法家思想,正合孝公之意。两人“语数日不厌”,经过这次的长谈,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图高强。  
  就这样,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调查了秦国的情况,于公元前359年提出变法的设想,可是遇到的的阻力很大,就连孝公也开始犹豫不决,便召集延议。当时旧势力的代表甘龙、杜挚反对变法,强调用旧法治国会更熟悉,让人民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商鞅看形势针锋相对,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之。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汤、周武不循古法而兴盛,夏桀、殷纣不改变旧礼而灭亡的历史打动了秦孝公,因而商鞅的主张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  
  为什么事业与胸怀之间具有如此深的内在联系呢?这是因为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广泛才能吸引人才,事关江山社稷的宏大事业,绝不是一两个人或少数人就能干成的,必须要有事业所需要的各级人才加入进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型。  
  历史上那些成就事业者,大能过礼贤下士,广开进贤之路。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领导者心胸狭隘,奉行“武大郎开店”的用人政策,吹毛求疵,嫉贤妒能,那么优秀人才就不能为其所用,这样的人怎能成大事业呢?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做到“兼听则明”,作出正确的决策,秦孝公不是正应如此商鞅变法才得到实施为秦国奠定坚而不摧的基础吗!  
  商鞅的改革是适应了广大民众和社会环境的需求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成为有益的盖个,也只有有益的改革才能获得成功。古往今来,改革要成功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科学方向,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变化、精神变化和政治变化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不会一帆风顺的,在改革的征途中,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而改革者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度过惊涛骇浪就是胜利的彼岸,商鞅变法的例子就很好地反应了这点!  
  指导老师:杨晓群
 
 
位置:发表区   年级:初中2 关键字
作文id:662043 来源:原创 字数:1100 投稿日期:2012-3-21 16:08:00 点击:
  烦恼找我 点评

推荐3星:[烦恼找我]2012-3-21 17:27:56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更多作文:“改革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