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弯弓不发法


  弯弓不发,出自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意为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弓,却又舍不得轻易发箭,而是审时度势,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精湛射技的时机。后来,人们便用“弯弓不发”来比喻一种作文章法。即指作者不一语破的,直接道明结果,而是引导或启发读者去思索,探求出应有的答案,或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自己推测事情的结局。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给人们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取得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优秀通讯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写的是草药种植助理研究员秦官属。她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扬;但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里却又长期处于“不明不白、难上难下”的境况之中。她虽然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却又不算是先进科学工作者个人代表,甚至连个材料也没有。作者采写的这篇报告文学,同样也把一连串问号摆在读者面前,即使到了文章的末尾,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
  ……秦官属同志的情况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虽然我的采访日记里已记了满满一本子,可还是个乱线团,没搞出个头绪来。
  ……
  本来,这篇报告文学对我来说,当大雁从北方飞来的时候就可以写了。可是,踌躇再三,难以动笔。……我嘀咕来,嘀咕去,仿佛进入了梦乡。我梦见:
  大雁飞过我的窗前,盘旋,盘旋。大雁们围在我的书桌前,站成一个半圆,在观看,在议论我写下的草稿。只听得头雁用宽厚的男低音说:“呃,——这种情况很熟悉嘛 ,很熟悉。我们从北方飞到南方,从南方飞到北方,常常碰到,常常碰到!”
  大雁们马上用各种声音参加讨论:“快——研究研究。”“快——研究研究。”
  大雁们把我写好的草稿一张一张地衔走了,衔走了。大雁们排成了人字形,飞远了,飞远了……
  难道作者真的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吗?当然不是的。她之所以这样盘马弯弓,引而不发,目的恐怕还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读者去思索和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普遍意义吧。
  
  优秀例文
  
  九月白菊
  
  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特喜欢给老师打分,尤其是对于有点“特色”的老师。平日里,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则是政治老师谢莉莎——衡阳市一中高147班的班主任。
  我们相识于两年前的9月。当她刚往这个新组成的高一班的讲台上一站时,台下便一片哗然。怎么这么年轻呢,年轻得让人怀疑她的能力;还这么时髦,时髦得让人怀疑她的深度,不高的个头,脚上穿的是高跟的响底皮鞋。自此那皮鞋所特有的“??”声就成了我们的报警器,只要甬道上传来这有节奏的不急不缓的声音,教室里立刻呈现一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气氛。这种戏剧性的游戏与那叮?悦耳的脚步声却成为一种温馨的记忆留在我们心中。这当然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在那九月的天里,她仍然穿着绿绒线的套装裙,齐肩的披发衬着一张十分端庄却又近乎苍白的脸,连嘴唇都没有太多的血色!唯有那饱满的额头与那双顾盼分明的大眼睛向人展示着一种超凡的智慧。她的话不多,开场白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她曾宣布过她并不介意学生直呼她的名字,理由是:名字只不过是一种代号而已。对于她的坦白,同学们并没有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从50双眼睛的共同焦点上可以看出,50颗心已被她的一种不可言传的安然气质所牵制,她的确有那么点“万有引力”!”
  回到寝室里,姑娘们欢呼:“太棒了!”
  可事实并不妙,这不?才刚开学,谢莉莎就下圣旨:每天早晨在操场跑三圈。“三圈”?几个纤纤弱弱的女孩子差点晕倒。说真的,面对着方圆400米跑道的“黄土低坡”我的确先怯三分。且不提那晨雾中的尘土飞扬吧!单说那冬日里要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就需要一股非凡的毅力。无奈“军令如山”,跑就跑呗!反正本小姐的“偷工减料”学已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对付这个初来乍到的她来,不在话下。
  可是,天晓得这次怎么让她给逮住了。
  “人家能力有限嘛!三圈呢!”我瞪圆了眼睛夸张地说。
  “可是你只跑了一圈呀!我说跑两圈,你们只会跑一圈,为了达到让你们至少跑两圈的目的,我当然宣布三圈啦,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嘿!想不到她还有这一手怪招。
  民主选举在校园里早已不是热门话题。不过,竞选班长这样的活动还是我班在一中创的先例。不出几日,谢莉莎又别出心裁民主定班规,集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于一体!哈!她的用意不言而喻。于是一套比较完备的“学分制”在班里建起,效果颇佳,继而学校在各班推广。147班的大旗呼啦啦地张开了,全体同学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这叫真人不露相,看来她还真有两手绝活。可是“水满则溢,月满则缺”。这不?谢莉莎渐渐的有点不得人心了。你且听听姑娘们在寝室里发的牢骚吧:
  ——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推给我们班干部处理,连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都不闻不问。
  ——说她脱离群众吧,她又显得太爱管闲事。好端端地做她的政治教员吧,却要每周测验我们的英文默写。
  ——虽然她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是在周末总结中她能把几个“地下工作者”的秘密行踪来个大曝光,像个老干探!
  也许,教政治的她谙熟“扶植与放手”的辩证关系?!
  上她的政治课,可谓是如沐三月之风。她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她都能侃侃而谈。她时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出禅坐的教室,带我们走过伤痕文学,走过反思文学,把改革长卷的巨大壁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她充满激情的话语在回荡……
  作为一个政治老师,两年来,她还多次帮班上的文学爱好者阅改习作,认真圈点评语。烛光晚会上,她教我们跳集体舞,唱《外婆的澎湖湾》与《社会主义好》。这时她不是老师,而是姐姐。两年来,同学们与她共过餐,也在她的斗室里同看过世界杯足球赛……说也奇怪,在她的一颦一笑中,在她举手投足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渐渐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长大,且不说那些“管鸡毛蒜皮”的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单说那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班总是总分第一,班上的小品两次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而慷慨的谢老师却把“文明班级”的教师奖金变成了我们春游的柯达彩色胶卷,为我们留下青春的见证。
  又逢9月,看到那张苍白的脸与那双闪烁着智慧的大眼睛,就使我想起盛开的白菊。
  啊!这又是一个白菊盛开的9月。(陈敏)
  
  例文评析
  本文采用弯弓不发法,以《九月白菊》为题,叙写了谢莉莎老师与同学们初次见面时的开场白、每天早晨跑三圈的命令、民主选举班长的活动、如沐春风的讲述、扶放结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以及班上取得的优异成绩等。直到文末作者写道:“又逢九月,看到那张苍白的脸与那双闪烁着智慧的大眼睛,就使我想起盛开的白菊”,但全文却没有“白菊”的半点描绘。这“九月白菊”,是谢老师的智慧之花?是象征谢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犹如白菊般纯洁芳香的心灵?小作者这样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是让我们去品尝、玩味吧!(方是)
  
   
  
  • 上一篇 舍面取点法
  • 下一篇 细节描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