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绵针泥刺法


  绵针泥刺法,是指绵里有针,泥中有刺。比喻在一般的描写之中,包含有尖锐的批评,即寓褒贬于平直的艺术描写之中的写作方法。
  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第35回,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被“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路经梁山泊下,被刘唐探知,山寨便派吴用、花荣带人迎接,作者这样写道:
  只见吴用、花荣两骑马在前,后面数十骑马跟着,飞到面前。下马叙礼毕,花荣便道:“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宋江道:“贤弟,是什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
  金圣叹夹批说,“花荣真”,“宋江假”。勉强上山后,梁山好汉“三回五次留得宋江就山寨里吃了一日酒。教去了枷也不肯除,只和两个公人同起同坐”。金圣叹认为这样写,貌似客观,实寓褒贬,对宋江的虚伪奸诈是个批判。这是很典型的绵针泥刺法的例子。


  优秀例文
   
  送葬
 
  今年八月,外婆因病去世了。我和姐姐陪着母亲回乡下奔丧。
  客厅里,早已聚了一大批人,表哥呀,舅公呀,二爷呀,有些人我甚至从没见过。每个人似乎都十分沉痛,偶尔传来一两声孩子的嬉闹,但立刻被舅母的喝斥声打断了。再看看那些孝子贤孙们,戴着麻帽,穿着麻衣,活像马戏团的小丑。真奇怪,难道扮得越丑越怪就越孝顺?
  丧事的整套礼仪是按旧习俗搞的,使我大开眼界。
  八点钟,哭灵开始,犹如银瓶乍裂,灵堂里顿时迸发出一片呼天抢地的嚎声。我不由感到疑惑,那些平时“老不死的”不离口的人,怎么现在也居然大哭大叫?莫非眼泪并不源于感情,却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生产”的商品?
  理当安魂了,三用机里传出有节奏的击筑似的诵经声。我哭笑不得地望着这与此情此景格格不入的洋玩艺儿,大约这也叫“土洋结合”吧。要入殓了。于是,鼓乐齐鸣,大舅舅抱头,小舅舅抱脚,将外婆遗体装入棺材。几个舅舅在外婆病危时不敢近身,为何今日人前如此贤孝?难道真是怕有所谓因果报应?一阵反感涌上我心头。
  时近中午,为丧事而备的筵席摆上桌来。立刻,众人一扫适才之阴霾,个个眉开眼笑,你叉我夹,还兼之对厨师手艺的品头论足。
  人们吃饱喝足之后,鼓乐重鸣,正门大开。孝子贤孙,披麻带孝,亲戚朋友,穿白扎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门——他们要照例来一次巡村游行。哭得最响的要数二舅母,只见她一个劲儿哭啊,叫啊,好像要证明她是天下第一孝子。可平时她甚至不给外婆一杯水喝。为什么?为什么!生前不给老人宽慰的微笑,死后又何须抛洒这许多无谓的眼泪!
  顶着烈日,大队人马终于来到了山野墓地——这早在外婆生前就备下了。吹吹打打之中,绸缎随同棺木放进了墓穴。土填上了,大家的悲痛也随着埋葬了。于是,人们扎红带,拜坟头,以求吉利。轮到我了,我呆站在蒲团边,实在难以屈膝。这时,二舅母对小女儿嘀咕了几句,只见表妹跑上前,干脆利索地磕了几个响头。顿时,人声大哗,有称赞表妹懂事的,而更多的在指责我不孝。我一下子被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此时此刻,哥哥姐姐都正用鼓励的目光望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大喊:“我是九十年代的青年人!”人群似乎被吓呆了,立刻鸦雀无声。妈妈要我入乡随俗,可这是什么“俗”!你们大办丧事,吹吹打打,愚昧庸俗还不说,这本身就不是出于孝心。外婆生前,你们每月几十元的生活费都不付,现在却花钱如流水。谁都清楚,这是给自己装脸面!我爱外婆,可我不能行十八世纪的礼节。而你们呢?磕几个头就算孝顺吗?若外婆在天有灵,她会清楚不孝的是谁!人群惊呆了,我却转过头去,爱理不理。鼓乐重鸣,显得那样软弱无力。
  这次奔丧,使我懂得了许多在学校里不可能知道的东西。的确,我初涉世事,对人情世故不甚了了,可我会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眼去辨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可叹的是,假仁假孝,岂止乡村里有?虚伪愚昧,又何尝是丧礼上有!我们是青年,我们有决心、有勇气,也一定有力量抵制它、改变它!(杨敏)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绵针泥刺法,以一个心地坦诚、真假善恶美丑界限分明的小孩眼睛为视点,展现了按旧习俗为一个乡下女人送葬的全过程:从哭灵、入殓、送灵直到下葬。尤其是在描述舅舅、舅母们尽哀尽孝的场面时,夹上几句评论,使这些“孝子贤孙”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叙中有议,语含讥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范恒)
  • 上一篇 夺胎换骨法
  • 下一篇 犯中见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