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抬高跌重法


  抬高跌重法,指在行文中,作者贬抑否定的本意不直接说出,反而先加以褒扬和肯定,然后才托出真意,使贬抑否定在抬与跌的强烈对比中凸现出来,更加鲜明、深刻的写作方法。
  抬高跌重法一般用于贬斥、否定性的作品,也有用于褒扬性的作品的。例如,曹禺的《雷雨》(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写周朴园在无锡玩弄了鲁侍萍并抛弃了她,致使这位梅小姐投河自尽。三十年来周朴园自责不已。为了纪念梅小姐,周朴园穿用她在世时的旧衣物,室内的陈设也一应她在世时的旧习,就连在炎热的夏天关闭客厅的窗户,也是为了纪念那位曾给他生了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梅小姐。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周朴园对梅小姐的深情和思念,真像一位“真诚的忏悔”、有情有义的“好丈夫”。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当周朴园发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活着的梅小姐的时候,他马上变换了一幅面孔,问鲁侍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文章至此,周朴园“真诚的忏悔”消失了,露出来的是冷酷自私,刹那间变成了两个绝不相同的人。在这里,抬与跌所造成的对比非常强烈,它把周朴园虚伪、自私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运用较好的典型例子。平时,我们运用抬高跌重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抬和跌要对比鲜明,要尽可能抬高,造成巨大的落差,才能达到跌重的目的。二、从篇幅来看,抬高的比重较大。但抬是次,跌是主,不能喧宾夺主。三、抬要照顾到跌,抬的内容底蕴要与跌相吻合,不要使读者在情感、认识上发生偏离,致使读者读到跌的部分还转不过弯来。
  
  优秀例文
  
  访长沟分小
  
  方滩乡转头沟小学长沟分小的余策明老师病故了。《人民日报》以《只有一次人生》为题刊登了余老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事迹。临近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上了《人民日报》,我们都感到光荣。当老师宣布我们四、五年级部分同学和部分团员将去慰问长沟分小的师生和余老师的家属时,同学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星期天的清晨,大客车载着我们在马路上飞驰,车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到了方滩乡。下车后,我们背上干粮,带着慰问品,步行去长沟分小。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我们边走边谈论着、幻想着:在千山环抱、翠树掩映的山谷中现出一幢漂亮的教学楼,“方滩乡转头沟小学长沟分小”的校牌挂在楼前,非常醒目。教室宽敞明亮,前后都是玻璃黑板。楼前有一个操场,跟我们实小的操场一样大;不,小一点,不,还要大,因为山区地多。操场上有水泥篮球场;不,是小足球场。球场边有三个水泥乒乓球台;不,是五个。还有沙坑,还有爬杆,还有吊环,还有单双杠,还有……学校四周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野花,连教室里也飘荡着花香;山林里静极了,只有小鸟的歌唱伴随着琅琅读书声……
  不知不觉,队伍停下来。我们停在一小块平地上,周围是几座光秃秃的山,这块小平地的边上有间泥土房子,墙壁裂着缝。这是什么地方?怪荒凉的!停在这儿干嘛?
  “这就是长沟分小。”老师这一说,把我们吓一跳,我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我们看见破旧的门上用粉笔写的“长沟分小”四个字时,才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走进门去,里面光线很暗,没有电灯。老师的讲台是简易的,沉重的课桌也是简易的,也有自带的和兄弟学校赠送的,但都保管得很好,桌面上没有刀刻的痕迹。土墙上贴着各种宣传画,画纸已经受潮发黄了。走出教室,来到那不足四十平方米的空地上,这就是操场。操场上唯一的活动器具是一个用两根木棒架起来的简易单杠,我用手摸了一下,它摇晃起来。
  参观完学校,我们又到了余老师的家——学校下边那一座低矮的土屋。屋子内有两张床,高低不平的泥地上摆着一张用了很久的桌子——这就是余老师的办公桌了,它大概兼负着当饭桌和堆放杂物的职责吧。除此之外,室内再没有什么贵重东西了,但一切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用什么形容余老师的家呢?只有“贫寒”二字。可是,余老师却经常拿出钱来,接济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后来,余老师不幸得了心脏病,而他从没因病耽误上课,直到逝世在讲台上……
  慰问活动结束了,归途中,大家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我的心和大家的心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回味着、思考着在长沟分小见到的一切……(李玉萍)
  
  例文评析
  《访长沟分小》运用了抬高跌重法。文章首先写长沟分小的余策明老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事迹在《人民日报》上以《只有一次人生》为题刊登了。同学们在去慰问长沟分小的师生和余老师家属途中,边走边谈论着、幻想着:长沟分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设备齐全、楼房漂亮——这是抬高;可是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环境荒凉、房屋破败、设备简陋,余老师家境贫寒——这是跌重。这样抬高跌重,给人的印象更深,余老师的处境和精神更加感动人心。(方是)
 
 
  
  • 上一篇 平中见奇法
  • 下一篇 夺胎换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