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释】

  ①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患,危害、贻害。三,指三类情况、三种做法。

  ②谓之进:谓,告诉,此处是命令的意思。谓之进,犹言“使(命令)之进”。

  ③是谓縻军:这叫做束缚军队。縻,束缚。

  ④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三军,泛指军队。周时一些大的诸侯国设三军,有的为上、中、下三军,有的为左、中、右三军。同,共,此处是参与、干预、干涉的意思。政,政务,这里专指军队的行政事务。

  ⑤军士惑矣:军士,指军队的吏卒。惑,迷惑、困惑。

  ⑥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此句意谓不知军队行动的权变灵活性质,而直接干预军队的指挥。权,权变、机动。任,指挥、统率。

  ⑦是谓乱军引胜:乱军,扰乱军队。引,去、却、失的意思。引胜,即却胜。一说“引”为引导、导致之意,引胜即导致敌人胜利。于说虽可通,但孙子此处实就己方军情发议,故应以前说为善。

  【译文】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硬令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将士就会感到迷惑;不懂得作战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存有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就叫做自乱其军,自寻败亡。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①;上下同欲者胜②;以虞待不虞者胜③;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⑤。

  【注释】

  ①识众寡之用者胜:能善于根据双方兵力对比情况而采取正确战法,就可以取胜。众寡,指兵力多少。

  ②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心协力的能够获胜。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

  ③以虞待不虞者胜:自己有准备对付没有准备之敌则能得胜。虞,有准备,有戒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获胜。能,贤能、有才能。御,原意为驾驭,这里指牵制、制约。

  ⑤知胜之道也:认识、把握胜利的规律。道,规律、方法。

  【译文】

  预知胜利的情况共有五种:知道可以同敌人打或不可以同敌人打的,能够获胜;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够获胜;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获胜;以有备之己对付无备之敌的,能够获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获胜。凡此五项,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②;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①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审知彼己强弱之势,虽经百战,也无危险。殆,危险。

  ②一胜一负:胜负各半,指无必胜之把握。

  【译文】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么打上百仗都不会有任何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那么,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必然会有危险。

  【点评】

  本篇题为“谋攻”,意思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它集中论述了以“全胜”为最高理想的伐谋思想,并深入探讨了实现这一战略思想的方法和条件。“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所追求的军事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在古代希腊神话里,战神阿瑞斯是手执长矛、骁勇善战的勇士;然而,在中国人的心中,豹头环眼、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张飞与手持方天画戟横扫千军的吕布,不过是武夫,勇则勇矣,却不会有多大出息。真正的“战神”是手摇鹅毛扇未卜先知的诸葛亮,是胸藏韬略、能演算“推背图”的刘伯温。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古典兵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中国古代军事家推重庙算、重视谋略绝不是偶然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智谋的较量,大脑比手脚管用,计谋比力气有效,“深谋远虑”往往是胜利的代名词。“贵谋而贱战”遂成为经受血与火洗礼的铁的规则;而兵贵用谋的极致,自然是兵圣孙武所倡导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

  孙子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军事谋略大师,《谋攻篇》则是中国军事谋略学的奠基之作。它高屋建瓴、主旨鲜明地提出了用兵打仗的理想境界及其必由之路。以“智”用兵,以“谋”制敌,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本篇始终。具体说来,孙子讲述了两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