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告子上-11.6

孟子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①。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②其情③,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④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⑤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⑥。’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①微子启、王子比干:商纣王时的贤者。

  ②乃若:发语辞,这里表示转折。

  ③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释,“犹素也,实也”,这里可作实情解。

  ④才:《说文解字》曰,“草木之初也”,引申为人初生时的材质。

  ⑤铄:以火销金,从外到内渐渐熔化。

  ⑥《诗》:指《诗经·大雅·烝民》;蒸:《诗经》作烝,众;物:事;则:法;秉:执;懿:美。

  【译文】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没有善,也没有不善。’也有人说:‘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所以周文王、武王在位,百姓就崇尚善;周幽王、厉王在位,百姓便崇尚暴戾。’还有人说:‘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不善,所以,以尧这样的圣君,却有像这样的坏蛋;以瞽瞍这样坏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好的儿子;以纣这样暴虐的侄子,而且做了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仁德的贤人。’现在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说的都不对吗?”

  孟子说:“要说人的实情,那是可以为善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性善。至于有的人成为不善,不能归咎于他的初生之质不好。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便是仁,羞耻之心便是义,恭敬之心便是礼,是非之心便是智。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面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未曾去思索罢了。所以说:‘求索就可获得,放弃就会失去。’人与人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就是因为有些人不能充分发挥他们初生之质的缘故。《诗经》中说:‘上天生育了万民,有事物便有法则。民众把握了常规,爱好优美的德行。’孔子说:‘作这篇诗的人,真是懂得大道啊!所以有事物必然有法则;民众把握了常规,所以能爱好优美的德行。’”

孟子
  • 上一篇 告子上-11.5
  • 下一篇 告子上-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