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公孙丑上-3.4

孟子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①?’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②,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③。’《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④。”

  【注释】

  ①《诗》:指《诗经·豳风·鸱鸮》;迨(dài):趁;彻:取;桑土:桑树根的皮;绸缪(móu):捆绑牢固;下民:下面的人,鸟住在树上,故称在地面上的人为下人。

  ②般(pán)乐怠敖:般,乐,般乐是同义复音词;怠,怠惰;敖同遨,出游。

  ③《诗》:指《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人应该念念不忘与天命配合。

  ④《太甲》:本为《尚书》中的篇名,但在《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中都已不传,也不在《逸书》之列,所以赵岐注中仅讲“殷王太甲言”,但《礼记·缁衣》有此引文,略有出入,所以还应是《尚书》的内容。违:避;活:《礼记·缁衣》作“逭”(huàn),逃,“活”字当“逭”字假借。

  【译文】

  孟子说:“国君如能施行仁政就会有荣耀;不施行仁政就将遭屈辱。现在这些人既厌恶屈辱,可仍然安于不仁的现状,这好比讨厌潮湿却甘心居住在低下的地方。如果真的厌恶屈辱,不如以德为贵而尊重士人,使贤德的人治理国家,让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国家安定,趁这个时机,修明政教法典,哪怕是大国,也一定会对此感到畏惧了。《诗经·豳风·鸱鸮》中说:‘趁着天还没阴雨,剥取桑根上的皮,把那门窗修理好。那住在下面的人,又有谁敢欺侮我?’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懂得治国的道理啊!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们?’现在国家安定,趁这个时机,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简直是自取祸害。祸和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应该念念不忘与天命配合,自己去多寻求点幸福。’《尚书·太甲》中说:‘天降祸害,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逃也没法逃。’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