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科海拾贝篇-太阳系外最小行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天文学家阿列克斯·沃尔兹森和马采伊·科纳茨基博士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已知行星中最小的一颗行星,正好位于沃尔兹博士1992年发现第一颗外行星附近的恒星旁边。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沃尔兹森和科纳茨基博士研究的系统中心有一颗中子星即脉冲星,其编号为PSRB1257+12,位于室女星座。脉冲星是新星爆发之后的超密实残余,天文学家认为,在脉冲星所在处有一颗在1500年前爆发的巨大恒星,如果确是这样,则在该恒星周围就会存在有行星。

该系统在比例上很像缩小的太阳系:围绕脉冲星旋转的头3颗行星彼此间分布距离几乎相等,就像太阳系中头3颗行星(水星、金星和地球)分布一样。随后第4颗行星位于比第3颗行星远6倍的地方,其质量比冥王星小5倍。不过,其余行星的大小是以更小的固体行星确定相互关系,而不是气体庞然大物。

现在天文学家直接利用光学仪器只能发现最巨大的行星,首当其冲就是气体庞然大物,较小的行星只能通过计算它们对恒星的引力作用这种间接方法来发现。其实,对于普通恒星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而脉冲星比恒星稍微简单些,问题在于脉冲星会辐射高频稳定无线电脉冲,因此能成功发现脉冲星的振荡,振荡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小行星大小的天体。

在中子星轨道上存在行星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拥有相当地球质量的行星的诞生与气体庞然大物相比是经常的,天文学家估计,在中子星轨道上分布有不少于5%最接近我们太阳状恒星。另一方面,沃尔兹森博士认为,这也说明,要形成行星必需一些特殊条件,而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这些行星是极罕见的现象。例如天文学家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附近的超新星爆发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将会证明其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