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动物篇-名颠姓倒的大熊猫

熊猫形体硕大,但大熊猫刚刚生下来的幼仔并不“大”,其体重仅在70~180克之间,一个有经验的饲养员竟难以单纯从形体上来断定一只雌性熊猫是否怀孕。初生的仔熊猫虽然很小,但它的生长速度并不慢,到一个月时体重达1500克,半年时则可达14公斤左右,而到一岁时更重达35公斤左右,大约5—6年,达到性成熟期,这时的体重可达100多公斤。

大熊猫因为其数量的“稀”,而显得“珍贵”,但是更重要的不只在数量“稀”,而在其品种确实“珍”。大熊猫是一种当今动物世界中留存着的极少数原始而又古老的物种,动物学界因此称它为动物中的“活化石”。据对大熊猫的化石测定,可以推断大约1200万年前大熊猫就在地球上出现了,但是体型比现在的大熊猫小,到300万年前的更新纪中期才有个头较大的大熊猫。这与当时地球上气候湿润,能给大熊猫提供丰富的食物密切相关。那时大熊猫的分布面比现在广得多。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陕西、山西等地都有过大熊猫的足迹。由于气候的变迁、植被的变化,尤其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把大熊猫最终“挤”到了四川西部的一条高山狭谷之中。然而历经千万年的变化,大熊猫还是幸存下来了,除了形体的变化外,它的身体内部结构几乎没有变化,而与之同时代的巨齿虎、猛玛等早就从地球上绝迹了。“动物的活化石”的美称,对于大熊猫来说,那是当之无愧的了。正是由于大熊猫的无可比拟的珍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1961年选定大熊猫作为该会的会徽标志。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熊猫曾经遇到过一次无法抗御的天灾。1975年至1976年,在四川北部地区和甘肃南部一些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枯萎,以食竹为生的大熊猫由于无竹可食,竟饿死了130多只,这件事引起了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严重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从1975年开始,国家划定了十余个以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四川省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为最大的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在保护区内还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饲养站。在研究中心内,除了我国研究大熊猫的专家以外,还有一些外国专家也参加了研究工作。

大熊猫既然如此珍贵、稀有,有什么办法能使它的数量迅速增加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只能保护其不受伤害,保证其自然繁殖。然而大熊猫的自然繁殖率极低,剩下的一条路就是依靠人工繁殖了。但人工繁殖也不是易事。首先,大熊猫的人工饲养量极为有限,这就决定了可供人工授精的熊猫数量极少。此外,由于受大熊猫生理研究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局限,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不高,大约在百分之十左右。即使人工授精成功,每胎最多两只。而大熊猫产仔后,仔熊猫的成活率也不足百分之五十。由此看来,大熊猫家族的繁盛,至少在目前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们期盼着有关专家们尽早解决这一难题。

再说说大熊猫的“家谱”问题。动物学界发现大熊猫在1869年,而我国对于大熊猫早就有所记载,只不过不叫大熊猫罢了。早在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中对大熊猫就有过记载,书中称其为“狨”;在《后汉书》中称其为“貊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貘屏赞》中的“貘”也就是大熊猫。唐代咸阳宫中的上林苑还饲养过大熊猫。到了宋代,又有大熊猫为貔休。然而上面这些称呼都是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俗名,而不是动物界确认的学名。从亲缘上讲,大熊猫与熊有某些亲缘关系,而与猫则说不上一点亲缘关系。国外的科学家们总想从亲缘关系上将它归属于熊类或浣熊类,我国的动物学家们则从实际出发,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而此科仅有一属一种,这样“大熊猫”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它的正式称号。

大熊猫还有不少别名、别号。由于它独产于我国,国外有人称它为华熊,由于它以食竹为主,有人称它为竹熊,由于它毛色以白为主,有人称它为白熊,由于它白色中夹黑,有人称它为花熊,由于它与熊有亲缘关系而又有些像猫,有人称它为大猫熊,这些都是它的别名。大熊猫是一种现存的古老物种,有人就给它起了“动物的活化石”这一别号;大熊猫栖息在深山幽谷的密密竹林之中,因而又获得了“竹林隐士”的别号。

大熊猫以其珍贵而稀有,获得过不少无可比拟的殊荣:在1990年举行的亚运会上,大熊猫被定为大会的吉祥物。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为了给大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洛杉矶市政特地向我国借了一对大熊猫,该市动物园更因此比往年多接待了100多万参观者。1978年我国赠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兰兰”不幸病故,一亿多人口的日本国竟有3000万人为大熊猫致哀,日本首相也在哀悼者的行列中。世界人民这样珍视大熊猫,作为大熊猫故乡的中国人,更应当无比珍爱我国所独有的国宝大熊猫。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