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天文地理篇-识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

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其实并不一定要制造成鱼的外形,使用磁针会更方便。于是,指南针就诞生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载了这种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就是拿一根小钢针在磁石上反复摩擦,使其磁化。指南针不仅在外形上要比指南鱼更为简便,而且体积更小,被磁化的程度更强,使用方法也更为多样,可以将它放在指甲盖上或者是碗口边沿上,使其平衡,指南针就会自动旋转,停止下来的时候,所指的就是南北方向。但是在漂泊不定的船上,将指南针放在指甲盖上或者碗口上都不太固定,因此沈括建议在指南针的中部用少许蜡粘上一根细线,于无风处悬挂起来,这样,即使在航海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了。此外,沈括还发现,指南针所指示的方向,常常略偏东,并非正南。对于这种现象,沈括虽然不能加以科学的解释,但他的观察却与近代的地磁偏差学说完全符合。

后来,为了更准确地辨别方向,人们又把指南针与方位盘配合在一起使用,称为罗盘。方位盘仍然有24个方向,但大多采用圆形。这样人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方位,而不再像原来那样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尤其是在航海方面,指南针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指南针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靠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物来辨别方向。人们只能在沿着海岸线的近海地区活动,到茫茫的大洋深处航行只能是一个梦想。指南针的发明并被应用于航海后,人们才具备全天候的航行能力,才真正走向宽广的海洋。

一开始的时候,指南针只是作为天文导航的辅助工具,只有在阴雨天气之下才拿出来使用。随着人们对指针性质以及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它也就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导航仪器。航海者特地在船上设置放置指南针的场所,称为“针房”,并交给有经验的船员专门掌管,其他人不能随便进入。到了元代,指南针已经成了航海的基本装备之一,如果没有指南针就贸然出海,会被看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约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欧洲人对指南针加以改造,把磁针用钉子支在重心处,尽量使支点的摩擦力减少,让磁针自由转动。由于磁针有了支点,不再需要漂浮在水面之上,这种经过改造的指南针就更加适宜于航海的需要。大约在明代后期,这种指南针又传回我国。

指南针在古代主要被堪舆家们用于相宅相墓,同时也被用于航海及其他,正是这后者对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指南针才得以跻身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行列。指南针的运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的航行能力,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而航海业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茫茫大海中的探索,人们一次次发现新大陆与新文明,而这个过程中,指南针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今天的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指南针作出了不少贡献!这又是一个中华古代科技影响世界的例子!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