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工农制造篇-农业大国的圣经——《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北魏时期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籍缺载,只能从他留给后人的《齐民要术》一书中略知一二。相传他出身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逐渐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故而他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因此,贾思勰每到一地,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他的足迹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北魏时候,并州不产大蒜,农民想种,就从朝歌买来上等蒜种,种上后收获的却是蒜瓣很小、味道也不辣的小蒜头。菜农们就去求教贾思勰。贾思勰说,这是因为地势、土壤、气候不同的缘故。因此,种什么庄稼,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适应当地条件的作物,才能用力少,收成多,切记不可不考虑当地的条件,盲目地干。

贾思勰主张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注意实际的效果,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式。他以养鸡为例,养鸡的人总是喜欢生蛋多的鸡,那就要选秋天或冬天孵出的鸡种,不要选春天或夏天孵出的鸡种。秋冬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小,毛色浅,脚也细短,外表不好看,可是生蛋多,又会孵小鸡;春夏孵出的鸡虽然个头大,毛色鲜艳,但爱到处跑,不爱生蛋。要想多收鸡蛋,就不能被鸡的外表迷惑,而应当从实际效果来选择。

贾思勰认为,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律的。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棵体矮小,果实多。晚熟的谷子,长的高大,而果实少。强壮的苗长得短小,黄谷就是这样。收成少的果实味道好,高产的果实,不好吃。良田可以晚种,薄田就要早种。良田不是一定要晚种,也可早种,但薄田晚种就可能收不到庄稼。山地种庄稼,要选强壮的种子,因为要避风霜。肥沃的田里种庄稼,可以用不一定强壮的种子,主要是多产。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搞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要细心观察,积累经验,不能光凭自己的好心。他自己养了一群羊,为了让羊多吃草,多长膘,就往羊圈里放了许多草料。谁知道没过多久,羊却一头一头地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出原因。后来他跑了一百多里路找到一个有经验的老羊倌,才弄清了死羊的原因。老羊倌告诉他,羊是最爱干净的,把大量草料放在圈里,许多羊在上面吃,羊边吃边踩,还在草料上拉屎撒尿。这样脏的草料爱干净的羊怎么肯吃呢!羊吃不饱,就慢慢地饿死了。贾思勰没有摸清羊爱干净的习惯,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他把这样的经验也总结下来。不断的积累,注意实事求是,就这样他逐渐写成农业科技巨著《齐民要术》。

贾思勰重农,首先是重视粮食生产。但他又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要多种经营。《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齐民要术》中就有酒、醋、酱、豉的制作,还有把粮食、蔬菜、果品、肉鱼加工成耐储食品的方法。

《齐民要术》全书结构严谨,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从种植业、林业到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论述全面,脉络清楚。在学科类目划分上。书中基本依据每个项目在当时农业生产、民众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和轻重位置来安排顺序。把土壤耕作与种子选留项目列于首位,记叙了种子单选、单收、单藏、单种、单独加以管理的方法。在栽培植物方面,对农田主要禾谷类作物作重点叙述。豆类、瓜类、蔬菜、果树、药用染料作物、竹木以及檀桑等也给予应有的位置。在饲养动物方面,先讲马、牛,接着叙述羊、猪、禽类,多是按相法、饲养、繁衍、疾病医治等项进行阐说。对水产养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专门载说。叙述的农业技术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对当时后魏疆域以外地区的植物,也曾广为搜集材料并予以注释解说。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种莳之法,盖无闻焉。”这种注重种植业、养畜业、林业、水产业、加工业间的密切联系,叙述所处疆域兼及其境外农产的结构体系,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首创的意义。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