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工农制造篇-从炼丹仙术到致命武器——火药

古代关于火药的记载很多,但对它的认识却千差万别,有的认为火药是一种神秘的药方,有的把它当作犀利的武器。不管怎样,火药确实为中国甚至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它被公认为“四大发明”之一。

虽然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但却很少有人清楚,火药究竟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其实,炼丹方士的炼丹炉就是火药最先出现的地方。

炼丹术产生于战国到西汉这段时期。当时,一些达官显贵最害怕生老病死,做梦都想长生不老。有些人就试着把冶金技术用到了炼制药物方面,希望能炼出仙丹妙药,那些矿物药硝和硫在一起加热后,还真的成了一粒粒闪闪发光的金丹,就像《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炼出的一样。炼丹人激动异常,恨不得一口吞下,心想这下可以长命百岁啦!其实,这金晃晃的小丸子,不是什么仙丹,它不过是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化学反应罢了。不过在那个时候,这其中的奥秘还真没一个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是这么一回事,火药究竟要到什么时候出现,就难说了。

随着炼丹术的出现,一群炼丹家也诞生了,他们就是被后人称作“方士”的人。这些炼丹家们把自己关在深山老林中,一门心思忙着炼丹。当然,炼制仙丹是件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炼丹过程中,炼丹家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硫黄的可燃性非常高,二是硝石具有化金石的功能。硫黄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正是这两项的发现,为将来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虽然没有一个人靠仙丹得以长寿,但这并不能动摇炼丹家们的炼丹信念,他们依然不懈努力着。直到唐朝初年,出了个著名的药学家,叫孙思邈,同时他也是个热衷炼丹的人,不过比起其他炼丹家,他的贡献可就大多了。他把一种叫“内伏硫黄法”的炼丹方法,记在了一部叫《丹经》的书里。书中这样写道:把硫黄和硝石的粉末放在锅里,再加上点着火的皂角子,就会产生焰火。后来经过考证,这是至今为止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由此可见,1300多年前,火药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炼丹家对于硫黄、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程序称为“伏火”。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有:硫黄、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硝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子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黄和硝石烧起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炭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子,这两种物质代替炭起燃烧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黄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黄。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炭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黄、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诫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炭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火药接下来的使用也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