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清廉故事-林则徐 爱国为民,功勋盖世

林则徐以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格而业绩显赫,受世人所敬仰。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包令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1851―1852年合刊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包令发表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其中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由来已久。其历史有多长,腐败的历史就同样有多长,当然清代也无例外。乾隆时期有所谓盛世之誉,而皇上特别宠信的军机大臣和珅就是一个超级巨贪。到了晚清,贪官比蝗虫还多,代代成阵,愈演愈烈,这预示着满清王朝行将就木,离倾覆不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的林则徐,却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清正廉洁。他不仅以政绩辉煌而闻名天下,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心。林则徐清正廉洁的事迹数不胜数,可以写一本书,这里只举几个突出的例子以飨读者。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的教师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幼年时,其父林宾日教育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林则徐二十六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三十六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优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在此任上,林则徐干了一年后,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而去。林则徐回到家乡后父亲已经病愈,他却对仕途冷漠,迟迟不向朝廷报到。在给友人的一首答诗中,林则徐写道:“呜呼利禄徒,字氓何少恩……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他认为私欲是官场的病根。所以,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副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林则徐担任过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四十八岁任江苏巡抚,五十三岁升任湖广总督,五十五岁任钦差大臣虎门销烟。蒙冤流放新疆三年后又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无论在什么官职上,林则徐不仅个人清正廉洁,而且对他人的种种腐败行为从不容忍,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武汉三镇位于长江中游,水陆通衢,商民云集,贸易发达,但也藏污纳垢,官商勾结,极易滋生种种腐败行为。对此,林则徐洞若观火,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到武昌后立即发出了“防伪诈”的“关防告示”。告示中首先说自己要做到“随事亲裁,无一端之假手,奉公洁己,恒午夜以扪心”。而后发出了一系列的政令,均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主要内容是:第一,官员的“升调、署补、差委……断不听昏夜之营求”。“无论事体大小,犯必立惩”。第二,“倘有狡猾银匠,串通奸胥舞弊,无难觉察惩办,切勿以身试法”。第三,我官府中的食用“一切俱照时价发买,不使丝毫短欠。如有影射扰累者,许该铺户指名禀究”。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