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清廉故事-耶律楚材 经天纬地,匡国济民

蒙元时期,民风剽悍。蒙古上层连年用兵,更是将战争、杀人视同儿戏。蒙古军每攻下一座城池,往往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屠城。耶律楚材有仁爱之心,几次随军出征,见蒙古军滥杀无辜,百姓哀号遍野,每每以死谏阻。百姓因他而活命的,不计其数。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蒙古军将征河南,耶律楚材为保中原居民性命,上奏窝阔台将他们迁往西域开采金银、栽种葡萄。次年春,大军南征,陕洛等地人民纷纷跑到远方逃难。有蒙古贵族建议说:“这些人逼得急了就投降,缓了就逃走,不把他们杀掉,一旦为敌人所用,早晚是个祸害。”耶律楚材听后,大不以为然,极力请求召回逃难人民,让他们到蒙古军控制的州郡去种田。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蒙古军大将速不台攻打金朝开封府,即将攻下开封城时,速不台派人向窝阔台汗奏请说:“金人抗拒持久,以致我军死伤惨重。城破之日,请求屠城。”耶律楚材听说后,忙向窝阔台汗劝谏:“我军将士在外征战数十年,想要的不过是土地和人民。如今有了土地,却没有人民,又有什么用处呢?”窝阔台汗听后仍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见状便进一步劝谏道:“城中不乏能工巧匠和富贵之家。如果把他们全都杀了,我们岂不是一无所获,那这个仗岂不是白打了。”窝阔台汗点头称是,于是诏命:“除金朝皇族完颜氏其罪不赦外,其余商贾百姓一概不予追究。”避乱城中的一百四十七万男女老幼,由此免遭丧命之虞。此后,蒙古又几次对南宋用兵。攻取淮汉诸城时,只诛“首恶”,不再“屠城”,渐成定例。除此之外,耶律楚材还谏阻蒙古人改中原农田为牧场,掠中原百姓为俘虏。这为保全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耶律楚材为蒙古效力日久,几次以“马上可得天下,但马上不可以治天下”的道理劝谏窝阔台汗,请求试用儒臣、试行汉法仁政。当时,蒙古建国不久,诸事革创,百端待举,耶律楚材在立朝仪、定制度、议礼乐,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创建。耶律楚材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汗,受重用三十多年,国家的典章制度大多由他拟定。为了敦风厉俗、传扬汉学文化,耶律楚材还编印儒家经典书籍。一时间,四海承风,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蒙古上层也在耶律楚材的感化和影响下,开始在重视斩将折旗的武将的同时,日益关注儒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蒙古攻下汴京时,耶律楚材在城中求得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让他袭封“衍圣公”,并许以世代传袭,以示尊崇。元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更以“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为由,建议窝阔台汗“用儒术选士”,恢复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这年八月,窝阔台汗听取耶律楚材建议,命令宣德州课使刘中等人以经义、辞赋、论三科,在各地考试取士。并特意恩准被蒙古贵族俘虏为奴的儒士参加,明令主人不得压制。单此一次考试,就得儒士四千余人,其中昨日还为奴隶之身的儒士就占了四分之一。庞大的儒生队伍从此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直接改善了蒙古政权的官员结构,对蒙古政权由武功到文治的转变,对于以后元朝的统一、特别是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耶律楚材虽有功于社稷,但从不骄傲自得。如遇夸赞,也从不自鸣得意。窝阔台汗一次曾褒扬他说:“你没离我的左右,却使国用充足,四海升平。别的地方也有你这样的人才吗?”耶律楚材款款答道:“其他地方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大臣。臣不才,所以才留守燕京。”窝阔台汗不料想耶律楚材竟然如此谦逊,欣喜之下亲自赐酒给他,当日即拜他为中书令(宰相)。以后事无巨细,都交耶律楚材裁夺。耶律楚材不负窝阔台汗所望,果然将朝政治理得条条是道,百官皆服。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春,窝阔台汗宴请西域诸国及高丽使者,指着耶律楚材问他们说:“你们国内也有这种人才吗?”各国来使连忙推说:“耶律中书令堪称神人,我们国家当然没有这样的人才。”窝阔台汗听后,心中大喜道:“我猜你们也不可能有这等人才。”席间,他亲自举杯为耶律楚材赐酒。并说:“我之所以如此信任你,乃是遵照先帝遗命。如果没有你,中原就不会有今日。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也不能这般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