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清廉故事-黄霸 以廉为本,用法宽和

民间口口相传的清官,综合了能吏(勤政能干的好官)、循吏(奉公守法的好官)、廉吏(清正廉洁的好官)诸多角色。论为官者的品质,史学家班固评“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称赞他“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汉宣帝也赞扬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黄霸一生持政宽和,施行德教,奉职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他的事迹至今仍为百姓所传颂。

汉朝时入仕的途径,主要是察举和征召,这是针对名世者。无名之士要做官只有才与财两途:一是上书求官,如朱买臣、东方朔等,上书以售己才;二是纳赀,捐献钱财给国家以获得官职,说白了就是买官。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国库空虚,大肆卖官鬻爵,黄霸出身豪强,颇富资财,且“少学律令,喜为吏”,于是也花钱捐官步入仕途。买官,在黄霸为不得已,在世人看来也不高尚。起初,上司就因他走的是“财路”,看不起他,只把一些既琐碎又容易担责的工作给他干,但黄霸兢兢业业,很快赢得了廉洁称职的好名声。后来,汉宣帝任黄霸为颍川太守,这个官他做了两任前后八年,正是在颍川任上,黄霸成就了清官名声。

汉武帝统治末年,国库逐渐枯竭,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遂加重了老百姓的徭役赋税,人民负担繁重,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汉武帝就任用酷吏,加重刑罚来惩治“犯法”者。到了汉武帝的继任者汉昭帝统治时期,大臣们钩心斗角日益加剧,各级官员用法愈来愈严,越来越重,老百姓一不小心,就会触法犯禁,遭受惩罚。当时各级官吏都把用法严酷当作能干的表现。然而黄霸不为官场流俗所动,关心百姓疾苦,体谅百姓的难处,以用法宽和而知名于当世。汉宣帝即位后,因为他自己曾经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深知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对酷吏深恶痛绝,于是逐步调整以前的统治政策。颍川郡原是秦代设置的郡,管辖20个县,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也属一个富庶之地。当时有好几个县的居民聚集围攻县府,情况紧急,郡太守逃往京城向汉宣帝求救,要求派武将镇压“刁民”。丞相向汉宣帝推荐黄霸去平叛,且不用一兵一卒。汉宣帝知道黄霸清廉刚正,但没听说过他会平叛。于是丞相呈上黄霸一份奏章,说百姓造反非“刁民”刁钻难治,而是官吏无能理法不顺;官吏若教化为先,事先把法令告诉百姓,为官者作出表率,身体力行,“刁民”绝对不会造反。汉宣帝认为有理,于是委任黄霸为颍川太守。

黄霸不坐轿,不骑马,不鸣锣开道,而是骑着骡子仅带一个管家微服去上任。进入颍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饭的百姓一拨又一拨,他就和这些百姓聊起来,问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逃荒者告诉他,因为他们的土地被豪强恶霸掠夺去了,无田可种,不逃荒就得饿死。黄霸说,为何不去县衙告状?逃荒者哭诉:进衙门告状,未开口先挨打,谁还敢去啊!黄霸明白了,便劝他们回颍川,新任太守会替他们申冤做主。当然,逃荒者不相信一个过路人的话,继续往邻县逃奔。在路上,也有让黄霸心动眼亮的地方。到了岭武村,满山树木葱郁青翠,牛羊在田间山边吃草,家家炊烟冉冉,一派农村清平乐园景象。他在岭武村歇脚喝茶时得知原来这里不属颍川郡管辖。黄霸登山远眺:同一块土地上,竟有不同村庄,一边逃荒要饭,满目凄凉;一边安居乐业,牛欢马叫。强烈的对比使他明白,不是颍川“刁民”难弄,而是豪强恶霸作祟。于是他向汉宣帝写了一份奏章,火速发往京城,恳请皇上恩准在颍川开仓放粮,把颍川郡几万流民安置好,这样皇上的新政新法令就能在颍川实行,颍川的“刁民”也就治理好了。汉宣帝答应了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黄霸到颍川第一件事就是出安民告示,教化百姓,学习法令,并还派人到邻县和官道上贴告示,呼吁流民回乡,凡回家开荒种田者发放粮食,发放种子,免税免劳役。为了赢得百姓的信任,他带头脱掉官服官靴,下地拉犁耕地。他的做法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外出逃荒的流民纷纷回来了。为了让流亡的农民安心,不再外逃,他责令各县县令安置逃荒者,违者重罚革职,他还亲自到各县暗访,检查督促。黄霸说:“流亡农民不想造反,也不想背井离乡去逃荒,各县应该明白,这些逃荒流亡农民既是劳动力,又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把这些流亡农民安置好了,也是你们尽心尽职的政绩了。”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