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待尸歌

鄂西北农村,有为死人通宵守灵的习俗。守灵时,孝家的亲朋乡邻聚于灵前,“歌布袋”们,轮番讴歌,此起彼落,孝家以此寄托哀思,消除悲伤和困倦。这个风俗是啥时候兴起来的呢?

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和魏国的司马懿是死对头。阵前交锋,司马懿总是损兵折将,诸葛亮足智多谋,屡战屡胜。后来,诸葛亮不幸病死在军中。司马懿又喜又恨:喜的是对手已死;恨的是未能抓到诸葛亮,碎尸万段。

诸葛亮是个能人,会神机妙算,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事都了如指掌。他临终前,已经算定了在他死后,司马懿会来盗尸,鞭尸;或者挖坟,焚尸,以发泄私愤。诸葛亮秘密地吩咐军士、家丁:在他死后,务必停尸三天三夜,派专人守护遗体;夜晚,在灵前击鼓传唱,通宵达旦;三天以后出殡安葬,继续派人在坟前守护,四周点上通明篝火,不得有误。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果然派人前来盗尸,见灵前人来人往,鼓乐喧天,下不了手;三天以后,出殡安葬了,坟前依然人不断线,篝火通明,还是下不了手。又过了三天,诸葛亮的遗体已经腐烂,发臭了,鞭打、焚尸已没有多大意思了,又见防范严密,司马懿只得愤愤作罢。

从此,守灵、唱歌的风俗就流传开了。在我们十堰市农村,称为“待尸歌”或“打待尸”,就是围着灵棺边走边唱;北边郧阳地区农村以坐唱为主;东边襄阳地区农村,称为“孝歌”;南边宜昌,巴东一带,称为“跳丧鼓”边唱边跳。

一楠止戈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