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隋唐五代故事-宦官把持朝政

在唐朝后期,想做节度使有一个“捷径”,那就是“走后门”——向宦官行贿赂。说了千万好话,又送千万钱财,才能得到一个节度使的称号。由此可见宦官的权力。宦官权力之大,能够左右皇帝,把持朝政,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怪现象。

宦官就是服侍皇帝和掌管宫廷事务的太监。前面讲到的东汉和后面的明朝,都曾出现过“宦官专权”。

在唐初,宦官人数不多,地位不高,权力不大,仅限于掌管宫廷事务。到了唐玄宗时,宦官人数激增,权势日重。其中位居三品、五品的竟达一千多人。玄宗晚年只顾享乐,宠信高力士,让他参与军国大事。四方进奏文表,先由高力士处理,玄宗只处理重大事情。许多朝中大臣,连李林甫、杨国忠都得巴结他。高力士令人刮目相看,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宗称呼他“二兄”,诸王公主称呼他“阿翁”,驸马称呼他“爷”。虽然如此,高力士还没专权,只是窃权和弄权。玄宗入蜀后,肃宗迫于舆论,把他流放黔南。

宦官能够专权,主要是皇帝让他们掌握了军权,他们可以反过来制约皇帝。前面提到的鱼朝恩,军权在手,他就敢放肆地说:“天下事有不由我乎!”肃宗宠信宦官李辅国。肃宗以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辅国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兵符、军号都由司马掌管,那就是说调兵遣将、前进后退都由司马决定,大元帅只是个空壳。所以李辅国才敢放胆说:“大家(指皇帝肃宗)但内面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德宗时,神策军正式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统率,其他禁军也归宦官掌握。宦官典掌禁军,从此成为制度。后来,神策军人数达十五万以上,完全控制了长安及其周围地区,皇帝已处于宦官权力的卵翼之下。

宦官制定国策、赏罚朝臣、进退将相,皇帝的生死废立也捏在宦官手中。顺宗以后有皇帝十人,除了哀宗由朱温拥立以外,都由宦官拥立。僖宗称呼大宦官田令孜为“阿父”,田令孜称呼僖宗为“门生天子”,他有牢骚时就说僖宗是“负心天子”。宦官对皇帝如有不满,皇帝就可能被谋杀,顺宗、敬宗、文宗以及很有些作为的宪宗李纯都死于宦官之手。文武群臣为谋求升迁,大多得走贿赂宦官的“后门”。

禁军大将们为了贿赂宦官,求封节度使,常常因财力不足而向巨室富商借贷巨款,到镇之后,为了还偿债务,就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当时被人讥称“债帅”。

唐朝的“宫市”,也直接源于宦官。宦官担任宫市使,这个差使就是为皇宫采购各种物品。他们经常横行长安东西两市,肆行掠夺或强行购买,有的低付其值,有的分文不给。这些被称为“白望”或“五坊小儿”的掮客,专以放鹰走狗打猎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宦官和其所领禁军贪婪无比,京郊地区的良田美地、甲舍名园几乎被他们占去一半。

唐朝后期的皇帝不好做。受武臣之逼,交权给宦官,以控制武臣;不久又受宦官之逼,又与朝臣相谋,以图宦官。朝臣与宦官经常发生冲突,历史上称为“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设立在皇城,因位于宫城之南,故称南衙,是朝廷官僚的衙门(办事处);北司设立在宫城,因位于皇城之北,故称北司,是宦官的办事机构。

公元805年,德宗死,顺宗继位,改元永贞。顺宗任用旧臣王叔文、王疲并起用韦执宜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组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削夺宦官兵权,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以加强皇权。史称“永贞革新”。革新派首先革除了宫市和五坊小儿,严禁贿赂。不久即起用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韩泰为其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这一计划被宦官识破,未能贯彻执行,结果王叔文被杀,王啤⒘宗元、刘禹锡等被贬。仅经历一百四十六天的永贞革新失败。

三十年后,唐文宗预感到他的下场与宪宗、敬宗可能一样,会死于宦官之手。为了铲除心腹之患,他擢用李训和郑注。李、郑吸取过去的教训,首先贬逐与宦官相勾结的宰相李德裕等人,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铲除了部分势力。李训做宰相后,他晋升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企图用内应外合的办法来消灭宦官。但李训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训诈称大明宫金吾左杖院的石榴树降有甘露。甘露,是甜美的露水,天降甘露象征着天下太平。李训并说,已经察看过了,但真伪难定。文宗就下令左、右中尉尹士良、鱼弘志带领宦官去验证。李训事先设伏,企图乘此机会将宦官一网打尽。不料仇士良发觉有伏兵,急忙挟持着文宗退回宫中,随后,伏兵齐上,杀死未来得及逃走的宦官数十人。不久,中央禁军出动,在城内大肆搜捕,宦官借此机会杀朝臣数百人,朝中为之一空。这次“甘露之变”,李训、郑注均遭害,南衙又以失败而告终。

在以后的七十多年里,宦官一直把持军政大权,一直持续到昭宗在位时的公元903年。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引宣武节度使朱温为援。朱温率兵入长安,共计杀死宦官七百多人,派至各地的监军也被就地处斩,彻底解决了唐肃宗以来一百多年宦官专权的问题。宦官的势力虽被消灭了,但唐朝的末日也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