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故事-司马氏建立晋朝

正当蜀国经营西南,吴国开发夷州时期,魏国大臣司马氏正在加紧夺取曹魏政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成语,源于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故事。其实,在魏晋政权交替中,最关键的人物不是司马昭,而是他的父亲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今河南武陟)人,出身高级士族之家。从其曾祖父司马量到其父司马防,均为显赫官吏。年轻的司马懿,受到当时众名士品评赞誉,如大名士崔琰评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另一大名士杨俊断言他是“非常之器”。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贵为汉朝丞相,为争取士族、名士支持,邀司马懿出仕为官。司马懿当初看不起曹操,诡称有风痹病(肌肉、关节酸痛麻木),不能起居行动,拒绝为官。曹操气急,以拘捕相威胁。司马懿惟恐被杀,才勉强出仕。曹操虽让司马懿出仕为官,但并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初元年),曹操长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以后,司马懿的地位才渐显重要。黄初六年(225年),曹丕统兵征吴,司马懿留镇都城洛阳,受命“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曹丕回军洛阳,司马懿又留镇许昌,成为曹丕的重要助手。黄初七年,曹丕亡故,司马懿与魏宗室曹真等受曹丕遗诏,共佐魏明帝曹睿。司马懿在长年统率大军对抗蜀、吴及平定辽东公孙渊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魏国军权,成为魏国最有权势的大臣。

此时,曹魏政权日益腐朽。魏明帝治国本事不及其父,可在尽情享乐,大兴土木上远远超过曹丕,更超过其祖父曹操。魏明帝后宫有宫女数千人;他大修洛阳宫殿,建土山、园苑,频繁役使民力,致使农桑失业,国库空虚,各种矛盾加剧。曹魏政权的衰落,为司马氏进一步扩展势力,开了方便之门。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死,司马懿与曹真之子曹爽共受遗诏,辅佐年仅八岁的幼主齐王曹芳。司马懿权势越来越大,引起了曹爽集团的警惕,惟恐司马懿权重另有图谋。他们出一主意:将司马懿调任太傅。太傅为皇帝老师,地位极高,但并无实权,更无兵权。司马懿心知肚明,可是他装糊涂,去充当那有名无实的太傅。他知反击条件还未成熟,便等待时机。曹爽见司马懿并无异常举动,便又任命其兄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由他一家掌握军政大权。还将亲信何晏、丁谧等安插在尚书等要职上。可这班人岂是老于世故的司马懿的对手?为迷惑曹派,司马懿后来又装病在家。曹家人许久未见司马懿露面,借李胜由河南尹改封荆州刺史而向司马懿辞行的机会,以探虚实。

一日,司马懿正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等谋东山再起之计,计议先让司马师代夏侯玄担任中护军,紧握部分兵权不放,继而再设计铲除曹爽兄弟。忽然门人通报李胜来访,司马懿赶紧扔掉帽子,扯乱头发,跳上床,抱住被褥,半躺半坐,并故意令两名侍女于床侧扶住,准备就绪,才请李胜过来。李胜进来见状,不由怔住:数日不见,司马懿竟变成此般模样?连呼数声“太傅大人”,司马懿这才睁开眼,问道:“你是何人?”李胜忙答:“我乃李胜,皇上让我任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老辞行。”司马懿故作听不清之态,支支吾吾,说东道西。李胜信以为真,以为司马懿耳聋眼花、神志不清。片刻,司马懿用手指口,侍从婢女会意递过汤来。他不伸手接住,而伸颈去饮,颤颤抖抖,弄得一身汤渍。他装出一副欲言而难出其声之态,半天才从口中挤出数句:“我已老朽,难活数日。请转告大将军,照料我两个儿子!”说完,仰身倒在床上,再难说出话来。李胜回去向曹爽报告,曹爽大喜道:“司马懿死去,我便无忧虑矣。”

司马懿自此不再出门,每日派人探听曹氏家族的动向。魏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陪同皇帝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扫魏明帝陵墓。司马懿父子突然关闭洛阳城门,占据武器库,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一切行动均打着对曹爽不满的郭太后旗号。司马懿亲自去见郭太后,只是说:“曹爽乱国,理应撤职。”郭太后未加考虑便同意。他又命太尉蒋济写表,声讨曹爽罪行。一切行动都按司马懿部署进行。司马懿亲自率兵占据洛水浮桥,扼住曹爽归路。并使花言巧语哄曹爽交出兵权,发誓道,只是要免去曹爽官职而已。曹爽知大势已去,只得交出兵权。司马懿言而无信,马上将曹爽下狱,连同他的兄弟及曹爽集团中人物一律诛灭三族。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