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魏文侯用贤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的国家。这同魏文侯(魏斯)的贤明分不开。他的最大长处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因此,许多贤士能人纷纷投奔魏国而来。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德才兼备,名望很高,隐居在一条僻静小巷中,不愿出仕为官。魏文侯想与他见面,请教治国之策。一日,他乘坐车子亲自到段干木家去拜访。段干木听到文侯车马响动,连忙翻墙头逃跑避而不见。魏文侯吃了闭门羹,只得怏怏而回。接连数次去拜望,段干木都不肯相见。但魏文侯对段干木始终非常仰慕,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口,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扶着马车上的栏杆,伫立仰望,以示敬意。车夫问:“主公看什么?”魏文侯说:“我看段干木先生是否在家。”车夫不以为然道:“段干木也太不识抬举,您数次访问他,他都不见,还理他干什么!”魏文侯摇摇头说:“段干木先生真了不起,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种人,我怎能不尊敬?”后来,魏文侯干脆放下国君架子,不乘车马,不带随从,徒步来到段干木家,这次终于见了面。魏文侯恭恭敬敬向段干木求教,段干木为他的诚意所感动,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此事很快传开,人们都知魏文侯“礼贤下士”,器重人才,一些博学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乐羊等都先后前来投奔。

当时,魏国已建立封建政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可是,在政治、经济及思想意识方面都存在不少奴隶制残余,这些都严重阻碍魏国的发展。魏文侯决心加以改革。他任李悝为相国,经常同他商讨国家大事。李悝积极提出建议。

一日,魏文侯问李悝,怎样才能招募更多有才干的人到魏国来,李悝未回答,反问道:“主公,您以为过去传下来的世卿世禄制如何?”魏文侯说:“看来弊病很多,需要改革。”李悝点头道:“旧制度不改,便不可能起用真正有才干的人,国家也治理不好。”

原来,按照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的封爵和优厚的俸禄可代代相传,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只因不属贵族,就被这种制度卡住,很难得到应有的地位。李悝将这些问题详细分析,魏文侯十分同意他的看法。魏文侯又问:“如何改革为好?”李悝说:“必须废除世卿世禄制。不管何人,不论贵族、平民,有本事有功劳者,就给以官职,赏其俸禄;按本事和功劳大小分派职位;有功者一定奖赏,有罪者适当处罚。对那些既无才能又无功劳而又作威作福的贵族,采取断然措施,取消他们的俸禄,用这些俸禄来招聘人才。这样,四面八方的能人贤士便会到魏国来。”魏文侯听了,非常高兴,叫李悝起草改革法令,不久便在全国执行。这项改革,剥夺了腐朽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增加了新兴地主阶级参预政治的机会,为巩固魏国封建政权创造了条件。

接着,魏文侯又采纳李悝的建议,在经济上进行改革。李悝算了一笔细账;农民一家五口,种百亩地,每年收获粮食,除去交租纳税和自家口粮以外,便所剩无几,如果遇到生病办丧事,或者国家增加苛捐杂税,日子便更难过。为改善农民生活,必须增加粮食产量。当时魏国的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仅有六百万亩。若农民精耕细作,每亩可增产三斗粮食;相反,便要减产三斗粮食。如此一增一减,全国便相差一百八十万石粮食。所以,他建议实行“尽地力”政策,积极兴建水利,改进耕作方法,充分发掘土地潜力。同时,李悝还创立“平籴法”,丰收年景,市面上粮食便宜,为不使农民吃亏,国家将粮食照平价买进;遇到荒年,市面上粮价昂贵,国家仍照平价将粮食卖出。这样,不管年成好坏,粮价一直平稳,人民生活比过去安定,国家赋税收入也得到保证。

李悝还搜集整理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制定的法律,创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纪》,用法律形式将封建制度固定下来,保护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特权。魏文侯很赞成李悝的主张和措施,实行了这套办法以后,魏国很快富强起来。

魏文侯见国家实力增强了,便打算攻打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一带)。翟璜推荐乐羊做大将,说他文武双全,善于带兵,准能将中山打下来。可有人反对说:“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当大官,他不可能尽力攻打中山。”但魏文侯还是采纳了翟璜的意见,让他率兵前往。一连几仗下来,中山兵大败,魏军长驱直入,直打到中山国都城,并将都城包围起来。中山国国君十分恐慌,一面加紧城防,一面逼乐舒劝说乐羊停止攻城。劝说无效,便将乐舒杀死,将首级挂在柱上示众。乐羊更为愤怒,率兵强攻,终于破城。

第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 三家分晋
  • 下一篇 邹忌讽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