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郭沫若及其文学世界-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于1892年11月16日(农历九月廿七)生于四川乐山县(今乐山市)观峨乡沙湾场。说母亲怀郭沫若时,曾梦见一只小豹子咬她左手的虎口,郭沫若出生后,便取乳名为文豹,学名开贞,号尚武。大渡河与岷江、青衣江在乐山县汇流,大渡河又称“沫水”,青衣江又称“若水”,郭沫若写诗时便为自己取笔名为“郭沫若”,另有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早在中学时代,郭沫若便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期间,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对这些作家学家的诗及哲学思想十分迷醉,并开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引起文坛和新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文学社——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从日本回到上海,弃医从文,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后任教于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参加过北伐战争与南昌起义,到了1929年初,又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从1928年始,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期间专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研究,成绩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在历史剧、白话新诗、旧体诗词、散文、文艺评论诸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全集》仅文学部分即有20卷,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化史中,郭沫若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历史学研究,他的古文字研究,他的考古学研究,等等,在中国20世纪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建设领域,有着他人无法取代的地位。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白话诗,他的历史剧等,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思想高度,至今为人景仰。可以说,要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史,要研究中国20世纪学术史,郭沫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