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论善与性善

我所选取的关于“善”的意义,就是那种旨在利人的善行。这就是希腊人所谓的“爱人之道”,而用“人道”这个词(一如当下的用法),显得分量有些轻。我称爱人的习惯为“善”,称那种天生的倾向则叫做“性善”。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品格中是最伟大的。因为它是上帝的特性,并且如没有这种德性,人就成为一种碌碌无为、为害匪浅、甚至卑贱堕落的生物,比那些虫豸强不到哪里去。善与神学中的德性仁爱相符合,也许有时会用错地方,但却永远不会过分。过度的权力欲会使天神堕落,过度的求知欲会使人类堕落,但是在“仁爱”之中,永远也不会有过度的情形,无论是神或人,也都不会因它而陷入危险的境地。向善的倾向在人性中的烙印很深,到底有多深呢?就是如果这种善不洒向人的同类,也会泽及其他生物的。这一点,土耳其人表现的很明显。土耳其是一个残忍的民族,然而他们对待禽兽却很仁慈,甚至还会向狗和鸟类施舍粮食。据布斯拜洽斯的记载:君士坦丁堡有一个耶教青年,因为在玩笑中撑住了一只长喙鸟的喙,差一点被人用石头打死。在这种“善”或“仁爱”的德性中,有时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意大利人有一句骂人的俗语:“他是个老好人,好得简直像个废物。”意大利的宗师之一尼考劳·马基雅维里居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几乎明明白白地写道:“耶教把善良之人做成鱼肉,贡献给那些专横无道的人。”他说这话是因为真的从来没有一种法律、教派或学说曾如耶教一样地尊重过“善”。因此,为了避免诽谤及危险起见,最好是好好研究一下,如此良好的习惯究竟有什么错。我们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被人们的面貌或妄想牵着鼻子走。因为若是那样,就是容易被欺骗,或者太过怯懦了,不要太怯懦或容易受人欺负,白白浪费了满腔的热忱。也不要像《伊索寓言》中那人一样,不要给雄鸡宝石,因为一颗麦粒更能使它欢喜。上帝的例子给我们很真切的教训:“他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之人;叫阳光照耀好人,也照歹人”,然而他不会降下财富,也不让所有的人拥有同等的荣誉和美德。平常的福利应该使大众共有,但是特殊的福利则应当有所选择。并且我们要小心,不要在临摹的时候把底稿毁了。因为神学教给我们说,当以人之爱己为模范,爱我们的邻人则是这种爱己之心的仿作。

“变卖你的所有,分给穷人,并且来追随我”。然而除非你要来跟从我,否则不要把你所有的都变卖了。也就是说,除非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无论是用很少的资产,还是很多的资产,都能行得出一般多的善来。如若不然,则是灌溉了支流,却汲干了源泉。不仅有一种受正道支配的为善习惯,并且在有些人的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种向善的心理趋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一样。因为也有些人天生不会关心别人的福祉。诸恶之中较轻的一种趋向于暴躁、不逊、喜争或顽强,或者与此类似的倾向,而较重的一种则是趋向于嫉妒或纯粹的伤害。可以说,这样的人完全是靠别人的灾难而发迹,并且还会落井下石:他们连那舐拉撒路的疮的狗《新约·路加福音》中,耶稣设了一个比喻:有个财主,衣饰华丽,生活奢侈。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靠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有狗来舔他的疮。后来拉撒路死了,被天使送到亚伯拉罕的怀里。那财主也死了,却在阴间受苦。都不如,反而像极了那些总在人体的溃烂处上方嗡嗡直叫的苍蝇。这些“恨世者”,习惯于引诱别人到他们的树上吊死,尽管在他们的园中却连一棵有如此用途的树也没有的(和太蒙的事迹相反)。这样的坏心迹正是人性的溃疡,然而他们却正是制造杰出政客的材料,他们就如同曲木一样,造船最好,船注定是要颠簸的。但是这种木材却不适于造房屋,房屋是需要站得牢的。性善的特质和特征有很多。如果一个人彬彬有礼地对待异乡人,那就足以见得他是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是与与陆地相接的大洲,而不是一个与陆地隔绝的孤岛。若是他对别人的痛苦和灾难表示同情,那就是表明,他的心有如一种珍贵的树:为了驱除他人的病痛,自己宁可忍受刀割的痛苦。如果一个人很容易宽宥别人的过错,那就足见他的心是能够超越伤害的,因此也就很少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感激别人,哪怕是很小的恩惠,那就表明他看重的是人心而不是他们的钱财。但是,最重要的是,假如他有圣保罗那样的美德,也就是说,假如他肯为了救赎他的兄弟们而忍受基督的诅咒的话,那就表明他颇合乎天道,与基督本人竟有不谋而合之处了。

  • 上一篇 论勇气
  • 下一篇 论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