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日之国民性

现在远东发生的事端,很显著的表明了中日两国的差异之点。如果我们要想正确的预测中日问题,必须先明了这些差异之点。

日本与中国,一般认为是同种的国家。这种关系不能一言以蔽之,种族的特性是很复杂的,有时一个民族之中,同时有互相矛盾的特性,因为这种特性是该国历史中趋势不同的产物。

久使我迷惘的一个异常现象,是中日对幽默的态度不同。在艺术与文学上,日本人表露了一种很好的幽默感觉,他们自有一种幽默文学(“理发店闲谈”与“澡塘闲谈”)。这种文学比较中国的幽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在行动与民族生活之中,日本人俨若缺少幽默的德国人一般,他们笨拙、粗重、顽固地逻辑化,不可救药的官僚化;而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很含有幽默的。可是在古典文学之中,很少有幽默的分量。

如此在这一个国家之中,就有矛盾不一致的地方,这点无疑是由于文学传统的原故。问题是凡事只要仔细的观察,都不是简单的。只要想一想曾为清教徒的发源地,一变而为学术自由的诞生地代表者“哈佛大学”即可了然。

我们于自知不可妄作定论之后,可以看看中日的种族特性,以及两者的异同之点。中日人民因为也有相同之处,所以两国互忌更深。中日人民有如英美人民,不愿彼此有仿效之处,但是生活的美丽就在于此;在差异中寻出相同之点和在相同根源中发现许多不同之处。日本人在原始种族上与我们并没有连带关系;日本的语言就与印度支那也不是同族。

首先让我提出两国的相同之点。在文化中显著的许多方面,日本人与中国相同,因为日本曾是中国的高足弟子,日本文明在近代的这个阶段以前,整个机构模式可说完全是由中国搬运过去而移植的。

日本由中国得到了陶器、绘画、棋艺、丝绸、涤汁、印刷、书法、铜币、纸窗、灯笼、鞭炮、祝火、佛道、宋代理学、孔子的王道主义、唐诗、品茗、尝泉水、植花、造亭、假山、花园。日本也由中国取得了许多民族节气;就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七巧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不知道日本人喜爱萤火是否也是从中国学去的。

中国也曾教日本如何训练家庭主妇,使她们多多谦恭克己,谦恭克己得比中国自己的女儿还要过分。中国惟一不能教授日本的事,也是日本人所不能吸收的事。是道教所倡的“无为”。日本人没有受道教的遗传,根据教育哲学,如果一个人本来就缺乏接纳某种知能,无论如何教他去学习,也是徒劳枉然。由此产生了中日最大的不同之点,因为日本人是业精求精,中国人则是嘻嘻哈哈的个人主义者。这个差别具有深切的关系,尤以在这工业时代为甚。

日本人在过去由中国学到的事物,有的用之得当,有的用之不当。在他们的历史上,以乎从来没一个大哲学家。但是在很多其他事物上,他们反青出于蓝。在诗、画、插花,房舍等装饰的各种艺术上,他们取得了中国人的精粹,且当中国已忘弃了的时候,他们仍然保留着那种精粹,并在许多方面,重建了他们自己的风格、式样,在东方艺术的范围以内,日本人自成一家。他们把十七言诗改进为韵文式,就表现了他们的成功之处。

日本人的幽默记事文体,完全没有撷取中国的模式,譬如中国描写一个旅行记事中的人物,是一个从轿子的座底下偷钱的人,不言不语的把钱放入袖筒里,然后和他的朋友畅饮的时候,便很大方的拿钱出来付账。

这种幽默在日本的漫画中也能找到,日本漫画共有八百年煊赫的历史,同时在他们现在的木刻中也可以找到。漫画、木刻形容的那种感觉,仍是映照常人的日常生活,譬如两个下棋的人聚精会神时,一个人的头上被一个孩子放了一块东西,他还没有觉察。或者是一个穷塾师被学徒不经意的把球打在他的头上时,他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这些都是日本艺术家喜用的形式,用起来比中国艺术家还要中国化。

日本人把我们本身固有的东西,了解、感觉和表现得这样深刻,我如何能不钦佩日本人的美感与诗情。更其重要的,他们了解简单之美,那种美在日本居室内表现得最好,相当于中国所称道的“明窗净几”此外,在不加油漆的木料面上,也表现了这种美。

如果我用三言两语来说明中日人的差别,我就要说日本人缺少中国人的合理的精神,远大的眼光,以及爱好和平与民主思想。这些特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日本人较为忠诚爱国,较为团结,求生存的意志亦较为坚定,还有——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较为偏重仪式。日本人比较好大好胜,但是比不上中国人聪明。

我发表这种意见,也许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要找深刻程度和创造能力——一个大国文化的最后权衡,日本人在这点上是无可夸耀的。

  • 上一篇 论看电影流泪
  • 下一篇 鲁迅之死